改革開放40年:自貿區開啓廈門發展新征程
時光易逝,轉眼我們已經走過了改革開放的40年,這些年裏,國民的生活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厦门作为经济特区之一,深受改革开放的影响,从自由港的设想再到保税区的建立,带动整个城市的飞速发展,下面跟着一品財稅回顾厦门自贸区的发展。
回望廈門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曆程,自貿試驗區從無到有的發展是一個不得不說的裏程碑。
廈門與“自貿區”早有淵源。三十四年前的那個春天,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視察特區時指出:廈門經濟特區不叫自由港,但是可以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從此,在廈門人心中播下了“自由港”夢想的種子。
1985年6月29日,國務院批複福建省政府《關于報審廈門經濟特區實施方案的報告》,批准廈門特區擴大到廈門全島和鼓浪嶼。此後,廈門城市發展步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1986年8月,廈門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廈門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辦公室”,進行了以廈門自由經貿及廈金經貿合作爲主題的專題研究。
經過一年半的研究,廈門制定出全國較早的一份城市發展戰略規劃——《1985—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21個專題研究報告。這一發展戰略規劃,成爲廈門發展戰略的曆史性突破。
2004年,廈門制定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就是新辦保稅區實施保稅政策;第二步把保稅區轉爲自由貿易區,實行自由貿易區的政策;第三步就是在廈門全島實施有限的自由港政策。
2005年,廈門象嶼保稅物流園區一期工程通過驗收、封關運行,被視爲廈門“自由港”實現突破的開始。
2013年9月份,上海自貿區成立,再次激活了廈門塵封已久的“自由港夢”。隨後,廈門迅速成立自貿區申報小組,後來在2013年12月,將自貿區方案呈報到國務院。
2014年12月12日,福建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被列入中國第二批自貿園區試點;12月26日,福建自貿區版圖劃定,包括福州、廈門和平潭三個片區,面積爲118.04平方公裏,廈門片區面積最大。
2015年4月21日,包括廈門在內的福建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同時揭牌,廈門由此正式跨入自貿區新時代。從“自由港”到自貿試驗區,雖然廈門走了整整31年,但時代的使命賦予了它更深層次更高境界的內容。
從2.5平方公裏到131平方公裏,從湖裏到全島,從經濟特區到自由貿易片區,以廈門自由貿易片區爲引擎,廈門市委、市政府用了數十年的時間,紮紮實實地走好廈門改革開放的創新之路。三年多來,廈門自貿片區主動對標高標准和高水平,以制度創新爲核心,以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爲目標,以風險防範爲底線,大膽試、大膽創、自主改,有效解決了制度創新系統集成問題。
“如今,自貿區發展目標更加明確,任務更加艱巨。”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打造自貿試驗區升級版,構築企業“走出去”的橋頭堡,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和創新發展先行者,形成更多可複制可推廣經驗。
自廈門自貿片區挂牌成立以來,市場准入不斷放寬,對台合作領域進一步擴大。廈門自貿片區推出的一系列對台先行先試措施,不僅爲台企台青“開門”,更針對台企台青的需求做好附屬專業服務,爲他們“引路”,培育台企台青在廈門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
2017年4月,廈門自貿片區出台了首個綜合性人才政策——《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關于進一步激勵自貿區人才創新創業的若幹措施》,吸引高層次、專業化創新創業人才,其中有多項舉措鼓勵台灣人才來廈門自貿片區創新創業,打造台灣人才集聚高地。片區還率先全國建設2個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出台促進台灣青年創業就業10條措施,吸引台灣青年就業創業。截至9月,基地入駐企業953家,台灣團隊151個。
據統計,自挂牌成立至2018年10月,廈門自貿片區累計新增台資企業1198家、注冊資本204.09億元人民幣。厦门自贸区公司注冊,就找一品財稅。一品財稅是一品威客網旗下财税频道,提供包括公司注冊、代理记账、商标注册、版权登记、创客空间等多项服务,已服务上万客户,价格透明,办事效率高,你值得拥有。

推荐资讯 TOP5
HOT INFORMATION
一品財稅官方微信
PAY ATTENTION TO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