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總:新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
本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进行抽丝剥茧的梳理,总结出了50个问题,看一看您都掌握了吗?一品財稅是一品威客網旗下财税频道,主要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线上威客团队、创业者等提供包括公司注册、代理记账、商标注册、版权登记、创客空间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第一章納稅義務和納稅年度
一、什麽是居民個人?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爲居民個人。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條例: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是指因戶籍、家庭、經濟利益關系而在中國境內習慣性居住。
注:住所與“定居”相類似。在中國有住所,可能是因爲:戶口在中國;家庭在中國;主要資産和社會關系都在中國;習慣性居住是指即使出國學習工作出差旅遊,結束了還是要回到中國。
條例: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年度連續不滿六年的,經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其來源于中國境外且由境外單位或者個人支付的所得,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任一年度中有一次離境超過30天的,其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年度的連續年限重新起算。
條例: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分別是指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和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所得。
二、什麽是非居民個人?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不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爲非居民個人。非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條例: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分別是指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和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所得。
注:非居民個人需同時達到兩個條件:一是在境內沒有住所,二是在境內居住時間不滿183天。
三、什麽是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
條例: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下列所得,不論支付地點是否在中國境內,均爲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
(一)因任職、受雇、履約等在中國境內提供勞務取得的所得;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不超過90天的,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並且不由該雇主在中國境內的機構、場所負擔的部分,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注意:僅限于工資薪金所得,境外雇主支付且承擔部分免稅。
(二)將財産出租給承租人在中國境內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三)許可各種特許權在中國境內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四)轉讓中國境內的不動産等財産或者在中國境內轉讓其他財産取得的所得;
(五)從中國境內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組織以及居民個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注: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通俗的說,就是符合兩個條件的個人,一是拿到了應該納稅的收入,二是自身的身份在個人所得稅的規定範圍內。如果是稅收居民,在全世界拿到的收入都有申報納稅的義務;如果不是稅收居民,那麽可以只就中國境內(與中國領土概念不完全一致)的收入申報納稅。
四、納稅年度是如何計算的?
納稅年度,自公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二章稅目
五、個人的哪些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的以下九項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産租賃所得;財産轉讓所得;偶然所得。
條例:各項個人所得的範圍:
(一)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包括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三)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等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五)經營所得,是指:
1.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産、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合夥企業的個人合夥人來源于境內注冊的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生産、經營的所得;
2.個人依法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
3.個人對企業、事業單位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
4.個人從事其他生産、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
注:沒有辦登記,實質上屬于個體經營性質的個人所得也適用于這個稅目。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是指個人擁有債權、股權等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注:按現行規定,儲蓄存款利息不用交稅,投資上市公司取得的分紅,如果持有股票超過1年,也可以不用交稅;持有超過一個月不到一年的,按一半交稅。
(七)財産租賃所得,是指個人出租不動産、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産取得的所得。
(八)財産轉讓所得,是指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合夥企業中的財産份額、不動産、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産取得的所得。
對股票轉讓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九)偶然所得,是指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
個人取得的所得,難以界定應納稅所得項目的,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確定。
個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和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所得爲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注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無憑證的實物或者憑證上所注明的價格明顯偏低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爲有價證券的,根據票面價格和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爲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
六、什麽是綜合所得?綜合所得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稱綜合所得。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
注:綜合所得僅針對居民個人,對非居民個人稱之爲前四項所得。綜合所得的稅款計算順序:
1.把全年所有的工資、8折的勞務報酬、5.6折的稿酬、8折的特許權使用費加在一起;
2.扣除60000元;
3.扣除三險一金;
4.扣除專項附加扣除;
5.扣除捐款、年金、商業健康險等允許扣除或減免的項目;
6.查稅率找速算扣除數計算;
7.扣除符合條件的境外稅款。
七、應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的是哪幾項所得?
納稅人取得的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産租賃所得;財産轉讓所得;偶然所得依照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注:以下簡稱分類所得。
八、非居民個人取得前四項所得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個人取得前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
第三章稅率
九、個人所得稅的稅率是多少?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産租賃所得,財産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爲百分之二十。
第四章減免稅項目
十、個人所得稅法規定了十項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是哪十項?
(一)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注:省部軍級以上
(二)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條例:國債利息,是指個人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發行的債券而取得的利息;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是指個人持有經國務院批准發行的金融債券而取得的利息。
(三)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條例: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是指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院士津貼,以及國務院規定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其他補貼、津貼。
(四)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條例:福利費,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生活補助費;所稱救濟金,是指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支付給個人的生活困難補助費。
注意:國稅發〔1998〕155號文規定,從福利費和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單位職工的人人有份的補貼、補助,應當並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五)保險賠款;
(六)軍人的轉業費、複員費、退役金;
條例:軍隊人員個人所得稅征收事宜,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七)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基本養老金或者退休費、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
(八)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條例: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規定免稅的所得。
(九)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十)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免稅所得。
第十項免稅規定,由國務院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十一、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的情形有哪些?
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因自然災害遭受重大損失的。具體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並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注:個人收入分爲要征稅的和不征稅的,要征稅的如果涉及到優惠,全部不交就屬于免稅,部分不交就屬于減稅。
第五章應納稅所得額
十二、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如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爲應納稅所得額。
條例:其他扣除,包括個人繳付符合國家規定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購買符合國家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支出,以及國務院規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項目。
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個人一個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爲限額;一個納稅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結轉以後年度扣除。
十三、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如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以每月收入額爲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爲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注:單一項目扣除費用後不適合直接叫應納稅所得額,所以引入收入額的概念。
十四、專項扣除包括哪些內容?
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範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
十五、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哪些內容?
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範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十六、非居民前四項所得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
條例: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屬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爲一次;屬于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爲一次。
十七、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如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爲應納稅所得額。
十八、經營所得以什麽爲應納稅所得額?
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爲應納稅所得額。
條例:成本、費用,是指生産、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各項直接支出和分配計入成本的間接費用以及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所稱損失,是指生産、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固定資産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産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
取得經營所得的個人,沒有綜合所得的,計算其每一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應當減除費用6萬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在辦理彙算清繳時減除。
從事生産、經營活動,未提供完整、准確的納稅資料,不能正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或者應納稅額。
十九、財産租賃所得以什麽爲應納稅所得額?
財産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爲應納稅所得額。
條例:財産租賃所得,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爲一次。
二十、財産轉讓所得以什麽爲應納稅所得額?
財産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産的收入額減除財産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爲應納稅所得額。
條例:財産原值,按照下列方法確定:
(一)有價證券,爲買入價以及買入時按照規定交納的有關費用;
(二)建築物,爲建造費或者購進價格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三)土地使用權,爲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開發土地的費用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四)機器設備、車船,爲購進價格、運輸費、安裝費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其他財産,參照前款規定的方法確定財産原值。
納稅人未提供完整、准確的財産原值憑證,不能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方法確定財産原值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財産原值。
合理費用,是指賣出財産時按照規定支付的有關稅費。
財産轉讓所得,按照一次轉讓財産的收入額減除財産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計算納稅。
二十一、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什麽爲應納稅所得額?
以每次收入額爲應納稅所得額。
條例: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該項收入爲一次。
二十二、個人將其所得對外捐贈,扣除比例、捐贈對象、捐贈途徑各是什麽?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條例: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是指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公益性社會組織、國家機關向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的捐贈;所稱應納稅所得額,是指計算扣除捐贈額之前的應納稅所得額。
注:可全額扣除的有:
1.對個人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政府部門向福利性、非營利性的民辦養老機構的捐贈,在繳納個人所得稅前准予全額扣除。
2.納稅人通過中國境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事業的捐贈,准予在個人所得稅前全額扣除。
3.個人捐贈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測試賽的資金和物資支出可在計算個人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全額扣除。
4.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向受災地區的捐贈,允許在當年個人所得稅前全額扣除(汶川地震、魯甸地震、蘆山地震、舟曲泥石流)。
5.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對公益性青少年活動場所(其中包括新建)的捐贈,在繳納個人所得稅前准予全額扣除。
6.對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向中華健康快車基金會和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中華慈善總會、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和中華見義勇爲基金會的捐贈,准予在個人所得稅前全額扣除。
例:小張中了彩票,獲得獎金500萬元,將其中300萬元捐贈給慈善機構,可以扣除500*30%=150,只需要交個人所得稅(500-150)*20%=350*20%=70萬元;如果小張通過紅十字會捐的,可以扣除100%,只需要交個人所得稅(500-300)*20%=40萬元。
第六章境外稅額抵免
二十三、什麽是抵免限額?超過來源于該國家(地區)所得的抵免限額的,能否扣除?
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可以從其應納稅額中抵免已在境外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但抵免額不得超過該納稅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
條例:已在境外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是指居民個人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所得,依照該所得來源國家(地區)的法律應當繳納並且實際已經繳納的所得稅稅額。
納稅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是居民個人抵免已在境外繳納的綜合所得、經營所得以及其他所得的所得稅稅額的限額(以下簡稱抵免限額)。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來源于中國境外一個國家(地區)的綜合所得抵免限額、經營所得抵免限額以及其他所得抵免限額之和,爲來源于該國家(地區)所得的抵免限額。
注:境外綜合(經營)所得的抵扣限額=境內外綜合(經營)所得的應納稅總額*境內綜合所得收入額/境內外綜合所得收入總額;
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外一個國家(地區)實際已經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低于依照前款規定計算出的來源于該國家(地區)所得的抵免限額的,應當在中國繳納差額部分的稅款;超過來源于該國家(地區)所得的抵免限額的,其超過部分不得在本納稅年度的應納稅額中抵免,但是可以在以後納稅年度來源于該國家(地區)所得的抵免限額的余額中補扣。補扣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居民個人申請抵免已在境外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當提供境外稅務機關出具的稅款所屬年度的有關納稅憑證。
第七章特別納稅調整
二十四、稅務機關有權進行納稅調整的情形有哪些?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
(一)個人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本人或者其關聯方應納稅額,且無正當理由;
(二)居民個人控制的,或者居民個人和居民企業共同控制的設立在實際稅負明顯偏低的國家(地區)的企業,無合理經營需要,對應當歸屬于居民個人的利潤不作分配或者減少分配;
(三)個人實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的安排而獲取不當稅收利益。
二十五、稅務機關作出納稅調整需要補征稅款的,應當如何處理?
應當補征稅款,並依法加收利息。
條例:加收的利息,應當按照稅款所屬納稅申報期最後一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與補稅期間同期的人民幣貸款基准利率計算,自稅款納稅申報期滿次日起至補繳稅款期限屆滿之日止按日加收。納稅人在補繳稅款期限屆滿前補繳稅款的,利息加收至補繳稅款之日。
第八章納稅人與扣繳義務人
二十六、個人所得稅以誰爲納稅人?以誰爲扣繳義務人?
個人所得稅以所得人爲納稅人,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爲扣繳義務人。
注:國稅函發〔1996〕602號:凡稅務機關認定對所得的支付對象和支付數額有決定權的單位和個人,即爲扣繳義務人。在集團與子公司之間確認誰是員工的扣繳義務人時,該規定很重要。
二十七、什麽是納稅人識別號?
納稅人有中國公民身份號碼的,以中國公民身份號碼爲納稅人識別號;納稅人沒有中國公民身份號碼的,由稅務機關賦予其納稅人識別號。扣繳義務人扣繳稅款時,納稅人應當向扣繳義務人提供納稅人識別號。
第九章納稅申報
二十八、哪些情形下納稅人應當依法辦理納稅申報?
(一)取得綜合所得需要辦理彙算清繳;
條例:取得綜合所得需要辦理彙算清繳的情形包括:
1.從兩處以上取得綜合所得,且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除專項扣除的余額超過6萬元;
2.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中一項或者多項所得,且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除專項扣除的余額超過6萬元;
3.納稅年度內預繳稅額低于應納稅額;
4.納稅人申請退稅。
彙算清繳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
納稅人可以委托扣繳義務人或者其他單位和個人辦理彙算清繳。
注:不是所有取得綜合所得的納稅人都需要彙算清繳,需補退稅的或調整稅款計算結果的需要彙算清繳。
(二)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
(三)取得應稅所得,扣繳義務人未扣繳稅款;
(四)取得境外所得;
(五)因移居境外注銷中國戶籍;
(六)非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內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
(七)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情形。
注:現行規章中,由國務院單獨規定需要自行申報的情形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非貨幣資産投資的個稅,需要自行申報,另一個是股權轉讓所得的個稅,可以在自行納稅申報和扣繳申報之間自由選擇。
二十九、什麽是全員全額扣繳申報,如何辦理?
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並向納稅人提供其個人所得和已扣繳稅款等信息。
條例:全員全額扣繳申報,是指扣繳義務人在代扣稅款的次月十五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其支付所得的所有個人的有關信息、支付所得數額、扣除事項和數額、扣繳稅款的具體數額和總額以及其他相關涉稅信息資料。
注:全員全額扣繳申報的意思是,扣繳申報的時候必須包含所有人,需要把員工的個人信息以及收入、稅款等信息都報送給稅務局,稅款爲0也需要報送。
三十、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如何進行申報?
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需要辦理彙算清繳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內辦理彙算清繳。
條例: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綜合所得,應當分別合並計算應納稅額。納稅人可以委托扣繳義務人或者其他單位和個人辦理彙算清繳。
兩個以上的個人共同取得同一項目收入的,應當對每個人取得的收入分別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計算納稅。
三十一、居民個人向扣繳義務人提供專項附加扣除信息,扣繳義務人應如何辦理?
居民個人向扣繳義務人提供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繳義務人按月預扣預繳稅款時應當按照規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絕。
條例: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時,可以向扣繳義務人提供專項附加扣除有關信息,由扣繳義務人扣繳稅款時減除專項附加扣除。納稅人同時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並由扣繳義務人減除專項附加扣除的,對同一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只能選擇從一處取得的所得中減除。
居民個人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在彙算清繳時向稅務機關提供有關信息,減除專項附加扣除。
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納稅人提供的信息計算辦理扣繳申報,不得擅自更改納稅人提供的信息。
納稅人發現扣繳義務人提供或者扣繳申報的個人信息、所得、扣繳稅款等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有權要求扣繳義務人修改。扣繳義務人拒絕修改的,納稅人應當報告稅務機關,稅務機關應當及時處理。
三十二、稅務機關發現納稅人提供虛假信息的,會如何處理?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規定保存與專項附加扣除相關的資料。稅務機關可以對納稅人提供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進行抽查,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另行規定。稅務機關發現納稅人提供虛假信息的,應當責令改正並通知扣繳義務人;情節嚴重的,有關部門應當依法予以處理,納入信用信息系統並實施聯合懲戒。
三十三、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有扣繳義務人的,需要辦理彙算清繳嗎?
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不辦理彙算清繳。
三十四、納稅人取得經營所得如何進行納稅申報?
納稅人取得經營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由納稅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終了後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並預繳稅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辦理彙算清繳。
條例: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經營所得,應當分別合並計算應納稅額。納稅人可以委托扣繳義務人或者其他單位和個人辦理彙算清繳。
注:綜合所得按月(季)預扣預繳,按年彙總計算,次年3月1日-6月30日彙算清繳;經營所得按月或按季預繳,下月或下季初15日內預繳稅款,次年3月31日前彙算清繳;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産租賃所得,財産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按月或按次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
三十五、納稅人取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産租賃所得,財産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如何進行納稅申報?
納稅人取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産租賃所得,財産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按月或者按次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
條例: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紅利時取得的收入爲一次。
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其他所得,應當分別單獨計算應納稅額。
第十章申報時間
三十六、納稅人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何時進行申報?
納稅人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並繳納稅款。
條例: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扣繳個人所得稅報告表和個人所得稅完稅憑證式樣,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統一制定。
三十七、納稅人取得應稅所得,扣繳義務人未扣繳稅款的,何時進行申報?
納稅人取得應稅所得,扣繳義務人未扣繳稅款的,納稅人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六月三十日前,繳納稅款;稅務機關通知限期繳納的,納稅人應當按照期限繳納稅款。
三十八、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何時進行申報?
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內申報納稅。
三十九、非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內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何時進行申報?
非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內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內申報納稅。
四十、納稅人因移居境外注銷中國戶籍的,何時進行申報?
納稅人因移居境外注銷中國戶籍的,應當在注銷中國戶籍前辦理稅款清算。
第十一章稅款入庫與退庫
四十一、扣繳義務人每月或每次預扣、代扣的稅款何時繳納入庫?
扣繳義務人每月或者每次預扣、代扣的稅款,應當在次月十五日內繳入國庫,並向稅務機關報送扣繳個人所得稅申報表。
條例:扣繳個人所得稅報告表式樣,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統一制定。
扣繳義務人向個人支付應稅款項時,應當依照個人所得稅法規定預扣或者代扣稅款,按時繳庫,並專項記載備查。
前款所稱支付,包括現金支付、彙撥支付、轉賬支付和以有價證券、實物以及其他形式的支付。
四十二、彙算清繳退稅應如何辦理?
納稅人辦理彙算清繳退稅或者扣繳義務人爲納稅人辦理彙算清繳退稅的,稅務機關審核後,按照國庫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退稅。
條例:納稅人申請退稅,應當提供其在中國境內開設的銀行賬戶,並在彙算清繳地就地辦理稅款退庫。
納稅人申請退稅時提供的彙算清繳信息有錯誤的,稅務機關應當告知其更正;納稅人更正的,稅務機關應當及時辦理退稅。
扣繳義務人未將扣繳的稅款解繳入庫的,不影響納稅人按照規定申請退稅,稅務機關應當憑納稅人提供的有關資料辦理退稅。
第十二章其他
四十三、哪些部門應當協助稅務機關確認納稅人的身份、金融賬戶信息?
公安、人民銀行、金融監督管理等相關部門應當協助稅務機關確認納稅人的身份、金融賬戶信息。
四十四、哪些部門應當向稅務機關提供納稅人專項附加扣除信息?
教育、衛生、醫療保障、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公安、人民銀行、金融監督管理等相關部門。
四十五、個人轉讓不動産的,應查驗什麽信息?
個人轉讓不動産的,稅務機關應當根據不動産登記等相關信息核驗應繳的個人所得稅;登記機構辦理轉移登記時,應當查驗與該不動産轉讓相關的個人所得稅的完稅憑證。
四十六、個人轉讓股權辦理變更登記的,應當查驗什麽信息?
個人轉讓股權辦理變更登記的,市場主體登記機關應當查驗與該股權交易相關的個人所得稅的完稅憑證。
四十七、個人所得稅各項所得的計算單位是什麽?如所得爲人民幣以外貨幣,如何繳納稅款?
各項所得的計算,以人民幣爲單位。所得爲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的,按照人民幣彙率中間價折合成人民幣繳納稅款。
條例:所得爲人民幣以外貨幣的,按照辦理納稅申報或者扣繳申報的上一月最後一日人民幣彙率中間價,折合成人民幣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年度終了後辦理彙算清繳的,對已經按月、按季或者按次預繳稅款的人民幣以外貨幣所得,不再重新折算;對應當補繳稅款的所得部分,按照上一納稅年度最後一日人民幣彙率中間價,折合成人民幣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四十八、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扣稅款,國家付多少手續費?
對扣繳義務人按照所扣繳的稅款,付給百分之二的手續費。
條例:稅務機關按規定付給扣繳義務人手續費,應當填開退還書;扣繳義務人憑退還書,按照國庫管理有關規定辦理退庫手續。
四十九、儲蓄存款利息所得是否要收個人所得稅?
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開征、減征、停征個人所得稅及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五十、《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何時起實施?2018年第四季度如何納稅?
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爲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個體工商戶的生産、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先行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二(經營所得適用)計算繳納稅款。

推荐资讯 TOP5
HOT INFORMATION
一品財稅官方微信
PAY ATTENTION TO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