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泄露了我的信息?公司注冊后骚扰電話来袭,最多一天接282个
今年7月中旬至今,谭先生接到了无数代开发票、代记账的骚扰電話,最多的一天接了282个。他怀疑这与今年7月朋友用他的手机号注册公司有关。但至今仍没有相关部门查清信息从何泄露。而谭先生的遭遇在济南并非个例。
骚扰電話不断
後來被迫停機
威海的谭先生今年7月中旬开始,手机“业务”就异常繁忙,不过,这个“业务”并不是他自己的生意,而是各种代开发票、代为记账、制作网站等广告骚扰電話。这些電話来自全国各地,有济南的,也有黑龙江的、四川的、浙江的。7月中旬整整一周多时间,每天骚扰電話不停,最多的一天有282个打进来。
谭先生发现,这些推销人都把他错认为用自己手机注册公司的朋友夏先生,而这家公司7月12日在济南拿到营业执照,7月13日他就接到40个骚扰電話。
譚先生提供的一個通話錄音中,一位女士問公司裝修裝飾做了嗎,在譚先生表示自己不是開公司的後,這位女士則問“你不是夏老師嗎”。另一個通話錄音中,一位男士則表示自己是記賬公司的,詢問是否需要記賬業務。而在譚先生表示自己沒有公司時,這位男士則表示自己可能是打錯了。
谭先生说,因为来电号码是陌生号,他一开始都接,但接了几天后就不行了,看到陌生電話就挂断并拉入黑名单。“太影响我的生活和工作了,我自己也是做生意,这个手机号我还不能换,但是那个周里面实在太多骚扰電話,我被迫停机一个月,一直到现在还偶尔会有骚扰電話打过来。”
除了骚扰電話外,谭先生的微信也被“攻陷”。谭先生发来的微信好友申请截图中,有多家财税、记账、图文店申请加他为好友。“我都没通过。”为了免受骚扰,他不再把手机号设为微信号。
懷疑注冊公司時
信息被泄露
谭先生说,自己与夏先生相识,但与夏先生的公司并无关系,也不是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经过询问后谭先生才知道,夏先生在2019年7月10日左右在网上提交了企业注册申请,隔了2天后,7月12日在济南一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成功注册并获得了营业执照。在外网提交申请时,夏先生留的是谭先生的手机号,而两人共同的一位朋友也注册了一家公司,不过留的是他本人的手机号,同样也接到不少骚扰電話。
在骚扰電話中,有2位自称信息从工商部门也就是机构改革后的市场监管部门的系统获得。谭先生提供了其中一个通话录音,录音中一位推销业务的女士对谭先生说,公司与工商局(注:机构改革后称市场监管局)是对接的,因为夏先生这边注册了公司,所以注册资料公司都有。
为此,谭先生也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投诉。9月10日左右接到受理夏先生注册登记的相关工作人员的電話解释后,骚扰電話开始锐减。
10月14日、15日,记者拨打了谭先生拉入黑名单的十多个疑似骚扰電話,其中仅2个能打通但响铃后无人接听,剩余的十多个都已停机或提示号码不存在,在拨打電話时,这些電話中不少被标记为骚扰電話。
濟南各區都有投訴
預審期間就被騷擾
譚先生的手機號是否是注冊時被泄露?15日,受理夏先生公司登記相關工作人員比對發現,夏先生留存的聯系方式仍是譚先生的手機號。該工作人員坦言,譚先生的遭遇確實非個例,之前審批服務局也曾多次接到類似的群衆反映,局裏一直高度關注。“類似的情況各個區都有,而且多年前就有。”
一位在济南经营多年代办公司和记账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因为怕被骚扰,不少公司在济南注册登记时都愿意留代办公司的联系方式。“我每天都要接无数的骚扰電話,多数都是记账公司的,业务和我们差不多,但是有的报价低得多,市场也被弄乱了。”该负责人说,目前公司注冊登記的環節簡化,只需要自己在網上填寫各種資料留下聯系方式一次提交就行,後台直接能推送到相關窗口進行審核和備案。
“之前还会先进行核名,再注册登记,那时候我们有的公司留的联系方式,刚通过预审核名就开始接到骚扰電話了。”该负责人说。
記者以企業負責人的身份聯系加譚先生微信的兩個記賬公司人員,詢問公司聯系方式從何而來。兩個記賬公司的工作人員最初都表示是從企查查得知。不過,記者與二人一一核實發現,企查查上並未公布夏先生公司的聯系方式。
“我也剛來,不知道到底從哪裏來的。”其中一家記賬公司的工作人員說。而另一家記賬公司的工作人員則表示,企查查上能直接查到注冊滿一年公司的聯系方式,因爲每年公司提報年報時會留下聯系方式,該聯系方式是對外公布的。而夏先生這個公司屬于剛注冊,她坦言,自己在今年七八月時通過朋友購買了一批新注冊公司的聯系方式。
行政審批部門回應
注冊登記窗口不太可能泄密
信息是從什麽渠道泄露出去的呢?
受理夏先生公司注冊的行政审批部门工作人员说,在审批窗口泄密的可能性很小。
“現在一般是申請人通過外網自行填寫公司聯系方式,窗口工作人員只是在電腦上審核,而且窗口工作人員登錄系統的軌迹和進行的操作在後台都可以查詢到。同時,在審核時也不允許帶手機,再加上每天每個人的審核工作量都很大,基本沒有時間挨個記錄申請人的手機號和公司名稱。”
15日上午,記者在上述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大廳內觀察,未發現有窗口工作人員攜帶或使用手機。大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企業進行工商注冊時,能直接接觸到企業信息的人員只有網上預審人員、窗口受理人員、核准人員以及檔案室人員,這些人員都簽訂了保密協議,嚴禁違規向外泄露企業登記信息。
“窗口受理人員審核時是不允許帶手機的,而且我們裝有攝像頭,無死角全天監控。”該相關負責人說,工作人員使用的是內網專線,登錄系統的軌迹和進行的操作在後台都會留下痕迹。“系統上裝有TSM防火牆,即使是通過U盤輸出數據後台也能查到。”該相關負責人說,受理人員是在窗口工作,網上預審人員和核准人員有自己單獨的辦公室,沒有安裝監控。“核准人員是事業編制內的公務員,具有很高的職業素養,不會做出泄露信息的事情,網上預審人員每天工作量很大,他們20分鍾內必須要完成一個公司的審核,根本沒時間挨個記錄公司的名稱和聯系方式。”
“檔案室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也很小,因爲從企業注冊登記成功到信息歸檔,中間要間隔一個星期的時間,而且他們是掃描紙質資料,工作量很大,很難單獨統計企業的聯系方式。”相關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說,目前公司登記核准使用的是統一開發的業務系統,他們只是系統的使用者,並沒有權限從後台查找系統登錄及操作的軌迹。
還有哪些人能看到注冊信息?濟南市市場監管局企業信用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多證合一”的要求,還會通過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實時將登記數據同步傳給稅務、社保、統計、公安、住建等多個部門。
該負責人說,由于平台的程序設置,每個部門對采集內容的要求也不同,“比如稅務、社保和公安,企業的聯系方式是必須采集的內容,還有的部門只需要采集企業的英文名稱。”
那麽,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呢?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將進行後續調查。

推荐资讯 TOP5
HOT INFORMATION
一品財稅官方微信
PAY ATTENTION TO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