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2018年“瞪羚企業”多達60家
在廈門火炬高新區裏,每一寸土地都記錄著創新創業帶來的奇迹:綜合實力在全國157個國家高新區中躍升第15位,連續四年實現爭先進位;以廈門1%的土地,實現了廈門41%的工業总产值;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出163亿元工業产值,发展质量和效益名列前茅;成功培育出6家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厦门市四成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收占园区工業总营收比重达88%以上……
在這裏,一個個創新種子生根發芽,長成了參天的“創新樹”;一批批創業青年尋覓到圓夢的空間,開啓了人生的新篇章;一家家高新企業找到了施展拳腳的舞台,實現了由小變大的蝶變……27年的“雙創”探索,讓火炬高新區的“雙創”生態日益完善,“雙創”質量逐年提升,成爲廈門名副其實的創新驅動主引擎。
1、“雙創”生態爲創新創業提供發展沃土
“當時的創業中心只有光廈北樓一層2000平方米的孵化場地,孵化團隊只有4個人。”回憶起園區初創的模樣,廈門高新技術創業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韶軍仍感慨萬分。然而正是有了這一方沃土,讓火炬高新區的創新創業種子得以萌芽。
如今22年過去了,廈門創新創業園的孵化場地從2000平方米增長至超過60萬平方米,比過去增加了300倍。與面積一起陡坡式增長的還有越來越完善的孵化鏈條,經過多年的探索,火炬高新區形成了“衆創空間(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園”的全鏈條孵化模式,擁有各級衆創空間90家,擁有3家國家級孵化器和2個科技企業加速器,孵化總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
走進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公共材料制備和檢測、石墨烯導熱和散熱材料專業實驗室等專業設備一應俱全,可爲廈門及周邊地區企業提供技術檢測、技術咨詢和應用開發等服務;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裏提供的“拎包入住”式服務,爲企業研發提供了場地和實驗室,企業研發少了後顧之憂……越來越多質量高、服務優的專業孵化基地的出現,讓火炬高新區跨入“紅利期”,培育了光電、智能制造、微電子與集成電路、新材料、新能源與環保等六大優勢産業方向,成爲推動廈門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此外,火炬高新區還打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在人才引進渠道、人才培育平台、人才金融支持、人才服務保障等全方位發力,持續加大對高端人才和科技項目支持力度,爲創新創業提速增效。
數據顯示,目前,火炬高新區累計培育境內外上市公司18家,新三板挂牌企業77家,其中在港股、A股上市的企業美圖公司、美亞柏科、科華恒盛、易聯衆、清源科技、弘信電子、吉比特等,都是火炬高新區培育創新力量的有力佐證。
2、兩岸協同助創客實現夢想
廈門與台灣隔海相望,相似的生活习俗、生命礼俗、文艺风俗,让厦门与台湾间有了更便利的交流合作条件。据火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回忆,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顺应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热潮,园区成立了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其运营模式正是学习新竹工業园,“该运作模式较好地服务了当时的归国创业‘大部队’,也为台湾同胞来火炬高新区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6年,廈門台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挂牌成立,爲台灣創客提供了一個更專業的圓夢平台。據了解,該中心是科技部批准的首批“對台科技合作與交流基地”,其搭建的台灣中小科技企業創業孵化平台,已成爲廈門對台科技合作與交流的一個窗口,台灣青年官振群團隊便是當中的受益人。“中心每項有針對性的政策和服務,讓我們有種天然的融入感。”台灣青年官振群團隊決定將芮寶生物醫藥科技(廈門)有限公司落戶園區時也沒料到公司能發展得如此迅速,在中心的幫助下,官振群還于2015年入選廈門第七批“雙百計劃”人才。
多年過去了,火炬高新區的“對台牌”越打越順:廈門台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承接著廈門對台科技成果轉移的重任;廈門與北京清華大學、台灣新竹清華大學三方共建清華海峽研究院,構建了一個産學研綜合創新平台,其中火炬高新區作爲研究産業推進職能的主要對接載體,肩負推動廈門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雲計算産業發展的使命。
此外,火炬高新區還引導清華海峽研究院、一品威客、愛特衆創空間等單位在台灣設立離岸孵化器,建立起更高層次的兩岸融合創新機制;芝麻開門創客彙先後建立與台灣青創總會、高雄市青創協會、台北APP創意園區等機構的互動,成功引進高雄市青創協會在創客彙設立“高市青創(廈門)育成中心”,爲台灣創業青年間接構築了強大的“事業線”。
如今,台湾创客团队在火炬高新区不断涌现,其中在孵台湾创客项目数已突破200个,园区累计吸引台资投资额达85.3亿美元,引进台资企业约30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業企业40家,吸纳就业人数61139人(其中台籍人员超过3000人)。
3、溫度園區留企業生根發展
如果說雙創生態系統是火炬高新區吸引企業入駐的引子,那麽園區“小政府,大服務,扁平化管理”的服務理念,則是留企業生根發芽的關鍵。
據了解,近年來,火炬高新區積極發揮政策扶持引導作用,以政府管理的“減法”換取創新創業“乘法”。通過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和行政審批標准化建設,壓縮審批時限,提高服務效率;深入走訪企業一線,全力提供“保姆式”服務,打造溫度園區;通過搭建金融服務平台、優化金融政策支撐體系、強化金融服務保障等多措並舉,營造融合、協同、共享的金融創新生態,促進園區創新創業型企業生根發展。
圍繞人才的全方位需求,園區推出了一批人才公寓,爲園區企業和人才提供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其中,新投入公寓樓2000多套,以市場價6折出租給企業員工,實現人才安家心願;7條定制公交駛入園區,員工可通過掌上公交系統進行預訂,出行難問題得以解決;單位樓下有超市、餐廳,步行百米即有診所,放眼望去,滿園皆是綠地紅花,一個産城融合的舒適園區躍然于眼前;美亞柏科、美圖、美柚、中軟、咪咕動漫等27家園區知名企業組建“聯合大學”,將培訓資源有效整合,爲人才搭建成長平台。
貼心的服務贏得了企業認同,更助力企業發展,2018年,火炬高新區“瞪羚企業”累計60家,居全國高新區8位,比上一年提升3位。目前,園區擁有省級科技小巨人領軍培育企業數198家,占全市45%。其中,由高新技術人才創辦的企業,掌握帶動新興學科、引導産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後勁無可限量。
厦门公司注冊,就选一品財稅。如有疑问,欢迎登陆一品財稅官网查阅,或免费在线咨询。相信在一品財稅会有您满意的答案!

推荐资讯 TOP5
HOT INFORMATION
一品財稅官方微信
PAY ATTENTION TO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