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威客網
創意衆包服務平台
关于恒大高新变更公司注冊资本暨修订《公司章程》的公告
13756次 2017-12-11
“以前窗口一天接待200多戶,改革後每天接待量超過500戶”。今年2月份,連續創業者黃耀爲自己的新公司安徽國碩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辦理工商注冊。在合肥市政務服務中心工商局窗口,填一份表格,遞交一次材料,不到一個小時完成了所有流程,2個工作日後,他便拿到了營業執照。而5年前,他創業做電商公司時工商注冊可沒這麽容易。
黃耀的驚喜來源于合肥實行的“多證合一”改革成果。據了解,今年合肥市持續推動商事制度改革,在原來“五證合一”的基礎上,進一步將涉及企業登記、備案等有關事項和各類證照整合到營業執照上,在全省率先實施工商登記注冊“七十一證合一”,進一步解決涉企證照過多,准入不准營等問題,激發企業創新創業活力。
合肥市工商局企業注冊局副局長許俊超介紹,按照能整合的盡量整合、能簡化的盡量簡化、該減掉的堅決減掉的原則,進一步推動“多證合一”改革,整合各類證照事項。在省政府要求整合的56個證的基礎上,合肥市又增加了可以整合的證照15個,目前全市28個部門已將相關審批備案事項進一步整合,整合各類證照已達71個。
對于“多證合一”改革帶來的變化,合肥市工商局企業注冊局登記科科長孫瑞國深有體會。他介紹,按照以前的進度,辦營業執照需要5天時間,組織機構代碼證要3個工作日,稅務登記證1個工作日,銀行開戶證明15個工作日,整個流程走下來要將近一個月時間。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前置審批,各項許可和備案加起來多達200多項,有些許可證拿不到,企業就不能辦理營業執照。
“以前窗口前辦理工商登記的人經常排長隊,我們也經常加班,有時候要忙到晚上9點多才下班。”孫瑞國介紹,現在合肥市政務大廳再也見不到排長隊辦證的情景了,工作人員也不用經常加班了。工作壓力小了,效率卻更高。“以前窗口一天接待200多戶,改革後每天接待量超過500戶。”
“通過手機就能辦理工商登記,企業辦事方便多了”
今年3月份,安徽中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敏第一次为企业办理工商注冊,在電話咨询合肥市工商局后,她选择在网上申报工商登记。
“登錄合肥市工商局網站,填報企業信息,上午提交核名申請,下午一查已經通過審核了。”朱敏介紹,3個工作日後,她就拿到了營業執照。
“以前聽說工商登記很麻煩,我還想找黃牛代辦呢,沒想到現在通過手機就能辦理,連企業年報也可以網上申報,不用跑路就能辦證,企業辦事方便多了。”朱敏喜悅地說。
爲進一步提高辦證效率,合肥市工商局全面推進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實現全區域、全業務、全類型網上辦理,實現涉企證照事項“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通過網上企業登記系統,企業在網上申報名稱核准時將投資人信息、注冊資本、地址等信息通過網絡傳輸到工商系統的數據庫中,工作人員在網上對企業申報名稱進行核准後,企業即可領取名稱核准通知書。
企業信息上網,各監管部門實現信息共享,實現相同信息“一次采集、一檔管理”,企業再也不用重複提交材料。黃耀介紹:“以前要辦的證多,經常要多次提交材料,到工商局提交一次材料,到國稅局、地稅局、銀行還要重複提交,往往要交四五份材料。”
電子化辦證,不僅減輕了企業負擔,對于工商部門工作人員來說,也意味著可以從繁瑣的業務中解放出來。孫瑞國介紹,以前工商窗口工作量大,責任重。企業提交的材料少則幾十張,多的有幾本書厚,一一審核工作量很大。2009年,合肥市檔案庫面積只有200多平方米,到2013年商事制度改革前,已經擴大到近千平方米。而電子化服務平台的搭建,不僅實現了企業辦證“零見面”“無紙化”,而且進一步提高了工商部門的服務效能。
爲方便企業就近辦理工商登記業務,提高工商登記效能,合肥市還進一步下放企業登記權限,在去年將500萬元以下內資企業登記權下放到四個城區的基礎上,自2017年12月1日起,進一步將注冊資本3000萬元以下的內資企業登記權限下放到所在區市場監管局登記,進一步擴大各轄區的辦事權限,方便企業就近辦事。
“建立信息披露、誠信檔案制度和黑名單制度,失信者一處違規、處處受限”
“多證合一”降低市場准入門檻,釋放了大衆創業活力。今年1月至11月,合肥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3.7萬戶,同比增長41%;全市實有登記各類市場主體從改革前的303487戶增長到666698戶,市場主體注冊資本從改革前的5298億元增長到23483.2億元。
市場主體大批湧現,對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合肥市通過建立“多證合一”聯席會議制度,探索實行“互聯網+監管”模式。依托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安徽)和安徽省事中事後監管平台,實現各類涉企信息歸集,並在各部門之間實現信息資源的開放共享、互聯互通,打破“信息孤島”。
记者登录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企业的工商信息、年報以及各部门的监管信息,都在网上公示,甚至企业是否有失信行为,受到过何种行政处罚,是否进入黑名单等信息,都可以清楚查询。
“通過建立信息披露、誠信檔案制度和黑名單制度,讓失信者一處違規、處處受限。”許俊超介紹,政府的監管理念和方式正在轉變,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通過統一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以信用爲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強化企業自我約束功能,降低市場交易風險,減少政府監管成本,提高經濟運行效率。
采訪中,許俊超介紹,在推進“多證合一”改革中,仍然存在堵點,比如一些部門之間無法順暢交互信息等體制機制問題,造成企業辦事困難,推進“多證合一”還需要各部門之間協調推進,理順關系。如商務部门两项备案在“56证合一”后已整合,但是工作实际中,若不在商務部门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手续以及没有获得《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备案回执》的企业,在外汇管理局、海关、银行一系列后续手续将无法办理。未来进一步推进“多证合一”改革,还需要各部门之间理顺关系,协调推进。

推荐资讯 TOP5
HOT INFORMATION
一品財稅官方微信
PAY ATTENTION TO US
